背棘魚科之科解說

臺灣地區 背棘魚科 計有魚種 2 種
科名:
Notacanthidae  
發音 
科俗名:Spiny eels
中國大陸科名 背棘魚科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世界各熱帶、溫帶海域。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尾部長而側扁,尾端尖細,呈鰻形。頭具明顯感覺孔。口小,下位;吻端圓。鰓孔寬,與狹部分離;鰓被架5-13;鰓耙發育良好或缺乏。上下頜具齒或無齒。鱗小,鱗列數多於50。背鰭部分在肛門後上方,基底短者,則具鰭條9-12,前方具一弱棘,或是基底長,具分離之硬棘6-41和不明顯的鰭條,甚至無鰭條;左右腹鰭靠近,由皮膜相連;臀鰭基底長,起始於肛門後緣而延伸至尾端,前方為游離棘,後為鰭條;胸鰭位高;無尾鰭。全世界計3屬約10種,包括以前獨立成科之離頜魚科(Lipogenyidae)中的1屬1種(Lipogenys gilli)(Nelson, 2006),臺灣紀錄1屬1種,是臺灣的新紀錄科(臺灣魚類資料庫, 2006)。 
棲所生態:
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於大陸棚斜坡較深處,棲息深度在200-3500公尺間。主要以甲殼類及其它底棲動物為食或是以底部沈積物為食。具有狹首形幼魚期。某些種類成熟的雄魚具有發育良好的嗅覺器官,據推測是可以利用費洛蒙的氣味來尋找配偶。 
Notacanthus abbotti長吻背棘魚
Polyacanthonotus challengeri白令海多刺背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