鰈科之科解說

臺灣地區 鰈科 計有魚種 2 種
科名:
Pleuronectidae  
發音 
科俗名:Righteye flounders
中國大陸科名 鰈科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三大洋之溫熱帶海域,有些則分布於北極地區。
   
形態特徵:
體橢圓形或卵圓形,極側扁;兩眼皆在體之右側,偶有逆轉型。口小,下頜稍突出,上下頜在眼側平直,在盲側形成弧形;盲側之齒較發達,尖銳或鉤狀,呈1列、2列或多列;腭骨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游離,無皮膜或鱗片。眼側被強櫛鱗,盲側被圓鱗或弱櫛鱗;側線單一,在胸鰭上方成弓狀彎曲,或幾近平直。各鰭無硬棘;背鰭向前伸展到眼之上方; 背鰭及臀鰭之後端和尾鰭分開;腹鰭有3-13軟條,在眼側者通常較長而位置亦較前。全世界計5亞科23屬約60種(Nelson, 2006),臺灣紀錄2亞科2屬2種(Shen et al., 1993;臺灣魚類資料庫, 2006)。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區,深度在60-500公尺處,少數則棲息於珊瑚礁區之附近砂地上,有些種類則可游入港灣、汽水域或溪流。產漂浮性卵,孵化後小魚之外形和一般魚類相同,眼睛位在體之兩側,且先行漂浮性生活,然後才下沈至砂地上活動。利用背鰭和臀鰭緩緩的游走,遇到敵人,則會擺動身體及尾部快速游動或躲入砂中。以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Eopsetta grigorjewi格氏蟲鰈
Pleuronichthys cornutus木葉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