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域魚卵圖鑑
小黃魚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 1877 Sciaenidae 石首魚科, 俗名小黃魚, 為經濟性魚類
採集地:1999. 9 南灣
光鏡的發育時期:耳胞期
電鏡的發育時期:耳胞期
魚卵類型:浮性卵, 養殖型
光學下: (A) 卵呈球形, 分離浮性, 卵膜平滑, 窄的圍卵腔, 卵徑 1.47mm, 單油球, 油徑 0.52mm, 油球在後位, 卵黃囊上具有細小的黑色色素胞, 卵黃囊無龜裂 (邱, 1965) 。電鏡下: (B) 卵呈球型; (C) 卵表上均勻散布且大小一致的壁孔, 壁孔開口有一圈環狀的唇狀物, 使壁孔微凸於卵膜表面, 其壁孔密度約為50個/100μ㎡; (D) 卵門區域副孔大小不一致, 副孔數約為160個, 不規則分佈; (E) 卵門形態為圓柱型, 通道具有三角形的環形脊狀物, 卵門孔徑約為5.31μm。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為東海及台灣海峽之底拖漁業重要食用魚種。大多數石首魚在生殖期用鰾及鄰近的鼓肌發聲。多於淺海沙泥底棲息。一般產卵期在5~ 6月與9~ 10月間。據報導台灣之濁水溪、曾文溪及高屏溪河口外海均有若干種黃魚的產卵場之分布(莫等, 2002, 未發表)適合產卵的水溫在 24.5 ~ 27.0oC之間, 通常受精後約25小時孵化成仔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