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anthigaster rivulata  
發音 
Canthigaster rivulata水紋尖鼻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棲息深度 0 - 350公尺
中文名 水紋尖鼻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四齒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9 Tetra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水紋扁背魨 
最大體長 1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條紋尖鼻魨、尖嘴規、規仔、刺規(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Canthigaster caudofasciata, Canthigaster caudofasciatus, Canthigaster notospilus, Cathigaster caudofasciata, Eumycterias bitaeniatus, Tetraodon rivulatus, Tetrodon caudofasciatus, Tropidichthys caudofasci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荒井寬, 藤田矢郎 198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671 ASIZP0055316 ASIZP0056889 ASIZP0063244 ASIZP0066863 ASIZP0070163 ASIZP0072227 ASIZP0073051 ASIZP0073052 ASIZP0073338 ASIZP0804994 ASIZP0805919 ASIZP0914994 ASIZP0915919 BPBMI18691 BPBMI8667 FRIP00162 FRIP00164 FRIP21548 NMMSTP00344 NTMP0339 NTUM01385 NTUM01387 NTUM01388 NTUM01389 NTUM01390 NTUM01392 NTUM01393 NTUM01394 NTUM07530 NTUM07536  
典藏基因2011-01-15,張家豪,CO1,%
英文俗名 Rivulated toby; Brown-lined puffer; Doubleline t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側扁而高,眼後枕骨區突出,尾柄短而高。體側下緣平坦,無縱行皮褶,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門前方則有一稜褶。吻較長而尖;鼻孔單一,不甚明顯。背鰭近似圓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0-11;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9-10;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近呈方形,下方後緣稍圓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體紅褐色,腹面較淡色,體背具許多黑色小斑;眼四周有橘黃色放射狀細線;頭部及體側自吻和頰部具有向後下方斜行,至腹側中部呈不連續之短紋或點,直至尾部而向上斜行之橘黃細紋;體側具兩條水平的黑帶,從胸鰭基向後延伸至尾柄,向前在鰓蓋前相連接,形成一圓弧狀。背鰭基及胸鰭基各有一黑斑;尾鰭具多條黑褐色之弧紋,基部上下側亦具一黑斑;除些,各鰭均為淡色至淡黃。

棲所生態

暖水性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岩礁等水域,棲息深度較深。以甲殼類、多毛類、被囊動物、海綿、小型腹足類和魚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西北部。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東部、綠島、蘭嶼、小琉球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具毒性之小型魚類,不可食用。體色豔麗,常被當做觀賞用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