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aetodon ornatissimus  
發音 
Chaetodon ornatissimus華麗蝴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1 棲息深度 1 - 36公尺
中文名 華麗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華麗蝴蝶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斜紋蝶、角蝶仔(臺東)、紅司公(澎湖)、虱鬢(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大溪地 
同種異名 Chaetodon lydiae, Chaetodon ornatissimus kaupi, Chaetodon orn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367 ASIZP0057780 ASIZP0070072 ASIZP0807355 ASIZP0916797 ASIZP0917355 FRIP00211 FRIP21060 NMMBP05256 NMMBP06233 NMMBP06234 NMMSTP00051 NMNSF00656 NTUM00622 NTUM00623 NTUM00705 NTUM02192 NTUM02442 NTUM02444 NTUM02447 NTUM04817 NTUM06205 NTUM07281  
典藏基因2015-12-15,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Ornate coralfish; Ornate butterflyfish; Ornate butterfly; Clown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具9-12列。體被小型鱗片,多為圓形;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軟條26;臀鰭硬棘III,軟條20-21。體白色至灰白色,頭部、體背部及體腹部黃色;體側具6條斜向後上方燈色至黃褐色橫帶;頭部具窄於眼徑之眼帶;眼間隔黑色;吻部亦有一條向下短黑帶;下唇亦為黑色。奇鰭具黑色緣;胸鰭、腹鰭黃色;尾鰭中間與末端各具一黑色帶。

棲所生態

棲息於清澈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通常成魚成對或家族聚集生活,幼魚則生活於珊瑚枝芽間。以珊蝴組織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斯里蘭卡,東至夏威夷、馬貴斯群島(Marquesan Is.)及杜夕島(Ducie s.),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Lord Howe I.)及拉帕(Rapa I.)島。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且難以提供適當食物,故不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