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Elagatis bipinnulata  
發音 
Elagatis bipinnulata雙帶鰺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Quoy & Gaimard, 1825) 棲息深度 0 - 30公尺
中文名 雙帶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鰺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4 Carang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紡綞鰤 
最大體長 18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海草、拉侖、拉崙(澎湖)、柴魚(澎湖)、青甘(澎湖)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大洋、礁區、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新幾內亞 
同種異名 Egalatis bipinnulatus, Elagatis bipinnulatus, Elegatis bipinnulata, Elegatis bipinnulatus, Elegatis bipunnulata, Elegatus bipinnulatus, Irex indicus, Micropteryx bipinnulatus, Seriola bipinnulata, Seriolichthys bipinnul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Lin & Shao(1999)  Berry, F.H. 196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Lin, P. L. etc.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4648 ASIZP0056420 ASIZP0056604 ASIZP0056926 ASIZP0059531 ASIZP0060355 ASIZP0067415 ASIZP0067419 ASIZP0067567 ASIZP0700070 ASIZP0801031 ASIZP0801032 ASIZP0801033 ASIZP0802761 ASIZP0802762 ASIZP0802763 ASIZP0911031 ASIZP0911032 ASIZP0911033 ASIZP0912761 ASIZP0912762 ASIZP0912763 FRIP21496 FRIP21577 FRIP22413 NMMBP03058 NMMBP04229 NMMBP05061 NMMSTP01017 NTUM07580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Rainbow runn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紡錘形,稍側扁。頭小,吻尖。脂性眼瞼不發達。上頜骨末端不達眼之前緣。上下頜、前鋤骨、腭骨及舌面皆具齒。體被大型圓鱗,其後緣為截形或圓形,且呈波紋狀,另有小型的圓鱗在這些大型圓鱗的四周。側線無任何的稜鱗。第一背鰭有6枚弱的棘,棘間有膜相連。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其後具有一個2枚鰭條所組成之離鰭,是本屬之重要特徵。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有兩條由吻端至尾基的藍色縱帶,其間另有一條黃色縱帶;各鰭黃綠色;尾鰭具黑緣。

棲所生態

大洋性魚種,通常游泳於表層、礁石上方或外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之暖水域。臺灣各地沿海均產,但以東部海域較常見。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定置網捕獲。同時也是拖釣的對象魚。油煎或煮湯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