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Entomacrodus lighti
Entomacrodus lighti萊特氏間頸鬚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Herre, 1938) 棲息深度 0 - 3公尺
中文名 萊特氏間頸鬚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賴氏犁齒鳚 
最大體長 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鰷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中國廈門 
同種異名 Entomacrodus stellifer lighti, Salarias light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Myers, R. F.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4495 ASIZP0054689 ASIZP0057079 ASIZP0058618 ASIZP0073340 ASIZP0074471 ASIZP0805921 ASIZP0915921  
英文俗名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形,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僅成熟雄魚頭頂具冠膜;鼻鬚掌狀分支;眼上鬚和頸鬚單一不分支。上唇中央部份具鋸齒緣,下唇平滑;齒骨具一犬齒,其餘齒小且可動。D. XII-XIII, 14-16; A. II, 16-18; P. 14; V. I, 4。背鰭具深缺刻,最後一棘小,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雌魚臀鰭第一棘埋入皮內;尾鰭鰭條分叉。體色橄欖灰,眼部有3條輻射狀寬黑帶,頭部下方有不明顯的Λ形淡紋,體側有6-7對黑色帶;鰭皆為灰黑色,背鰭第一與第二棘間鰭膜上方有一大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岩石岸的潮間帶、珊瑚礁的浪拂區等,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及泰國灣等。臺灣分布於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及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