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eniochus singularius  
發音 
Heniochus singularius單棘立旗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mith & Radcliffe, 1911 棲息深度 1 - 25公尺
中文名 單棘立旗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四帶馬夫魚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花關刀、關刀(臺東)、舉旗仔(澎湖)、花關刀(澎湖) 
世界分布 中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 
同種異名 Heniochus singular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Smith, H. M. etc. 19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397 ASIZP0059558 ASIZP0066338 ASIZP0066540 ASIZP0070712 ASIZP0070767 ASIZP0078373 ASIZP0800984 ASIZP0801777 ASIZP0807144 ASIZP0910984 ASIZP0911777 ASIZP0917144 FRIP20173 FRIP20189 FRIP20203 FRIP21881 NMMBP04570 NMMBP08591 NTUM00668 NTUM00669 NTUM00741 NTUM01424 NTUM04811 NTUM06852 NTUM08034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08-08-28,柯慧玲,CO1,100% 2016-01-26,Yu-Ming,CO1,100%
英文俗名 Singular banne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成魚眼眶上骨有一短鈍棘;頸部具明顯之強硬骨質突起。吻尖突而不呈管狀。前鼻孔後緣具鼻瓣。上下頜約等長,兩頜齒細尖。體被中大弱櫛鱗,頭部、胸部與鰭具小鱗,吻端無鱗。背鰭連續,硬棘XI-XII,軟條25-27,第IV棘特別延長;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體黃白色,隨著成長體色漸暗。體側具2條黑色橫帶,第一條黑橫帶自背鰭起點前方向下延伸至腹鰭,第二條黑橫帶則約自背鰭第VII-IX硬棘向下延伸至臀鰭後部;眼帶明顯,由眼上方向下延伸至間鰓蓋緣;吻部向下環繞一黑色圈。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至鮮黃色;胸鰭基部黑色,餘淡黃色;臀鰭前緣白色,後部黑色;腹鰭黑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較深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多半單獨活動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珊瑚蟲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中太平洋區,西起安達曼群島,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克勒多尼亞群島。臺灣南部、東部及綠島、蘭嶼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屬於罕見的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