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eriolina nigrofasciata  
發音 
Seriolina nigrofasciata小甘鰺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üppell, 1829) 棲息深度 20 - 150公尺
中文名 小甘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鰺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4 Carang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紋小條鰤 
最大體長 7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黑甘、油甘、軟骨甘、軟鑽(澎湖)、軟骨午(澎湖)、火燒甘(基隆)、虎甘(宜蘭)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紅海 
同種異名 Nomeus nigrofasciatus, Seriola intermedia, Seriola nigrofasciata, Seriolina nigrofasciatus, Zonichthys nigrofasci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Lin & Shao(199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Lin, P. L. etc.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5347 ASIZP0058184 ASIZP0058721 ASIZP0059745 ASIZP0060357 ASIZP0066520 ASIZP0066682 ASIZP0066684 ASIZP0700259 ASIZP0801785 ASIZP0801829 ASIZP0801830 ASIZP0911785 ASIZP0911829 ASIZP0911830 FRIP01022 FRIP03179 NMMBP00604 NMMBP00605 NMMBP00699 NMMBP00942 NMMBP04291 NMMSTP00265 NMMSTP01023 NTMP0160 NTUM04570 NTUM08679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Butter yellowtail; Black banded kingfish; Black banded trevally; Amberjack; Black-banded kingfish; Black banded travally; Blackbanded kingfish; Dusky yellowtail; Butter amberjack; Blackbanded amberjack; Blackbanded trevall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圓形或橢圓形,腹部圓。吻甚圓鈍。上頜骨末端圓形,延伸至眼後緣之下方。上下頜、腭骨、鋤骨及舌面均具絨毛狀齒。鰓耙絕大部分為瘤狀,數目少,排列稀,是本屬重要之特徵。側線上無稜鱗。尾柄兩側之肉質稜脊幼時不顯,隨著成長而漸隆起。第一背鰭硬棘5-7,有膜相連。無離鰭。胸鰭寬短,長度較腹鰭短。體背藍灰色,腹部白色;幼魚時體側具5-7條橫帶,隨著成長,橫帶漸形成大小不一之污斑散於體側,成魚時則消失。第一背鰭黑色;第二背鰭及臀鰭暗棕色;腹鰭及尾鰭黃棕色至黑色;胸鰭色淡。

棲所生態

棲息於岸邊至大陸棚緣,水深20-150公尺處。獨游。以小型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各沿岸均可見其蹤跡,是常見之魚種。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一支釣、定置網、流刺網、圍網捕獲。煎食或煮湯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