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phyraena flavicauda  
發音 
Sphyraena flavicauda黃尾金梭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üppell, 1838 棲息深度 3 - 50公尺
中文名 黃尾金梭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2 Sphyr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黃尾魣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針梭、竹梭、巴拉庫答、梭仔(澎湖)、粗鱗梭仔(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 
棲息環境 大洋、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潟湖 
模式種產地
紅海 
同種異名 Sphyraena chrysotaenia, Sphyraena forsteri, Sphyraena langsar, Sphyraena obtusata, Sphyraenella flavicaud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Bilecenoglu, M., E. Taskavak etc.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651 ASIZP0056168 ASIZP0057080 ASIZP0058740 ASIZP0062890 ASIZP0065067 ASIZP0067235 ASIZP0067236 ASIZP0067239 ASIZP0067240 ASIZP0069757 ASIZP0074876 ASIZP0700324 ASIZP0802158 ASIZP0802159 ASIZP0802160 ASIZP0802161 ASIZP0803226 ASIZP0912158 ASIZP0912159 ASIZP0912160 ASIZP0912161 ASIZP0913226 FRIP01057 FRIP01058 FRIP01059 FRIP01317 FRIP20428 FRIP21431 FRIP21495 NMMBP02169 NMMBP04573 NMMBP06566 NMMSTP01563 NMNSF01602 NTOU-AE6281 NTUM00574 ...列出全部42筆... 
典藏基因2008-08-05,張榮樺,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hort-jawed sea-pike; Yellowstripe barracuda; Yellowtail barracud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前鼻孔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延長鰓耙數2。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81-84。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短,末端不及背鰭起點;尾鰭從幼魚至成魚皆為為深叉形。體背部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側線下方具二暗色縱帶,死後不顯;腹鰭基部上方無小黑斑。尾鰭黃色;餘鰭灰黃或淡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區或潟湖區活動,常單獨或成小群數一起活動。潛水觀察時,未曾主動攻擊人類,甚至遠遠的就躲開潛水者。游泳能力強,活動範圍廣,並無固定的棲所。肉食性,以礁區的魚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南非至密克羅尼西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四周海域亦均有產。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定置網、流刺網或拖曳釣等漁法捕獲,本種魚肉味不錯,油煎、紅燒、煮湯或碳烤皆不錯。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