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bathymyrus macrophthalmus  
發音 
Parabathymyrus macrophthalmus大眼擬深海蠕鰻
by: 張詠絮, 陳鴻鳴
命名者 Kamohara, 1938 棲息深度 200 - 400公尺
中文名 大眼擬深海蠕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糯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6 Cong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大眼擬海蠕鰻 
最大體長 4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糯鰻、大眼擬海蠕鰻、糯米鰻、穴子鰻、臭腥鰻、海鰻、沙鰻 
世界分布 東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高知縣 
同種異名 Myrophis macrophthalm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張詠絮。2011。臺灣海域糯鰻之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益田一, 尼岡邦夫, 荒賀忠一, 上野輝彌, 吉野哲夫 編 1984 
典藏標本 ASIZP0060859 ASIZP0065131 ASIZP0068117Paratype ASIZP0071593 ASIZP0071594 ASIZP0071614 ASIZP0800806 ASIZP0803878 ASIZP0910806 ASIZP0913878 FRIP00740 FRIP00784 FRIP01353 NMMBP06392 NTOU-AE5808  
英文俗名 Cong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粗且短,呈圓筒狀,尾部略窄。頭部略大,吻部相當短且鈍。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上方至胸鰭後方,臀鰭起點位於體中央略前。前鼻孔呈管狀,後鼻孔位於眼部前上方,口裂略往後延伸至眼部後方,眼間距相對較寬,鰓孔位於胸鰭基部,向上延伸不超過胸鰭基部中央。牙齒皆短,前上頜齒約7-8列,閉口時曝露在外,犁骨齒形成一短三角形齒落,上頜齒2-3列,往後漸為單列,下頜齒5-6列,往後漸為單列。全長為頭長之6.2- 6.6倍,為軀幹長之3.9-4.7倍,為背鰭前長之4.7-6.2倍,為臀鰭起點之2.4-2.7倍,為尾長之1.6-1.7倍。頭長為吻長之6.1-7.2倍,為眼徑之5.5-6.5倍,為口裂之3.0-3.8倍,為眼間距之4.3-5.2倍,為胸鰭長之2.4-2.9倍。側線孔列完全,臀鰭前側線孔37-40,全部側線孔約127-130。脊椎骨式9(背鰭前)/39-44(臀鰭前)/129-137(全部)。經檢視發現臺灣的本種標本相當稀少,多數為短吻擬海糯鰻(P. bracnyrhynchus)之誤鑑。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及大陸坡的沙泥地,為底棲性。以底棲性魚蝦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日本至南中國海各國以及東印度洋的印尼地區。 

漁業利用

可食用,但相當稀少,不具經濟規模,多以下雜魚處理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