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Rhynchoconger ectenurus  
發音 
Rhynchoconger ectenurus黑尾突吻糯鰻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Richardson, 1909) 棲息深度 - 200公尺
中文名 黑尾突吻糯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糯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6 Cong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尾吻鰻 
最大體長 6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糯米鰻、穴子鰻、臭腥鰻、海鰻、沙鰻、突吻糯鰻 
世界分布 日本至東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高雄 
同種異名 Leptocephalus ectenurus, Rhynchocymba ectenur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產糯鰻科魚類(李及楊, 1966)。   Jordan, D. S. etc. 190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624 ASIZP0057964 ASIZP0062185 ASIZP0064751 ASIZP0065227 ASIZP0068113 ASIZP0800051 ASIZP0801147 ASIZP0801149 ASIZP0910051 ASIZP0911147 ASIZP0911149 CAS30302 FMNH52117Holotype FRIP00947 FRIP00948 FRIP00949 NMMBP04044 NMMBP04657 NMMBP04658 NTUM00312 NTUM00313 NTUM00314 SIO00-87c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Cong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具有胸鰭,後鼻孔無辦膜,尾部末端柔軟纖細,鰭條分節,尾鰭發達。全長201-402.5mm 。全長為頭長之6.68-7.81 倍,頭長與軀幹長和之2.93-3.58倍。軀幹長為頭長之1.05-1. 28 倍。頭長為吻長之3 .43-3.86 倍,眼直徑之5.07-6.5 倍,胸鰭長之2.78-3.25 倍。吻長為眼直徑之1.38-1.83倍。胸鰭長為尾鰭長之0.97-1.89 倍。尾部長為頭與軀幹長和之1.93-2.59 倍。肛門以前之側線感覺孔28-31個,背鰭起點以前4 個。吻端顯然突出,腹面有肉質稜。上唇無翻轉口唇游離緣,頭部感覺孔每側18個(3+5+6+3+1=18) 。口內齒均屬小圈錐齒;前上頜帶圓形,顯然大於鋤骨齒帶,於口閉合時幾乎全露出;鋤骨齒帶向後伸延至後鼻孔之垂直位置;上頜齒帶其前方齒約有四列,後方一列;下頜齒帶前方有齒五列,後方二列。尾部纖長向後逐漸尖細,背鰭起始於胸鰭基部略前。側線上並無連續之帶形成。福馬林液浸標本,淺褐色,側線部位微帶銀光,奇鰭具黑邊。1958年朱及鄭發表短尾型之Rhynchoconger brachuata為新種,係根據其特短之尾部及數目較少之脊椎骨等特徵而決定。1966年李及楊檢查3尾採於基隆之此型標本和朱及鄭之模式標本,發現該新種之模式標本其最後脊椎骨顯然膨大用以支持特長之尾鰭。Rhynchoconger屬之尾部纖細易受其他動物咬傷,後由於再生的關係產生尾基甚寬鰭條較長之假尾鰭。李及楊認為Rhynchoconger brachuata應列為本種之異名。

棲所生態

棲息於200公尺以內之沙泥底海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臺灣海域目前僅出現在臺西南與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量少,漁民以底拖網或籠具捕獲;除當下雜魚製作成魚粉利用外,漁業之經濟價值較低。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