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Gymnothorax berndti  
發音 
Gymnothorax berndti班第氏裸胸鯙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nyder, 1904 棲息深度 30 - 300公尺
中文名 班第氏裸胸鯙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鯙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79 Mur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班第氏裸胸鱔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錢鰻、薯鰻、虎鰻、糬鰻(澎湖)、硓[石古]鰻(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群島 
同種異名 Lycodontis bernat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A review of muraenid eels (Family Muraenidae) from Taiwan with descriptions of twelve new records. Zoological studies 33(1):44-64(Chen, Shao & Chen, 199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hen, H.-M., K.-T. Shao etc. 1994 
典藏標本 ASIZP0056649 ASIZP0059706 ASIZP0063128 ASIZP0063207 ASIZP0063228 ASIZP0802478 ASIZP0802479 ASIZP0912478 ASIZP0912479 BPBMI22514 FRIP20096 FRIP20229 FRIP20317 FRIP21289 NMMBP04277 NMMSTP00945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Y-patterned moray; Berndt's moray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上、下頜尖長,略呈勾狀;頜齒、鋤骨齒皆為單列。脊椎骨數130-138。嘴角具有黑痕;眼虹彩淡黃色;魚體黃白色,周身環繞粗黑波浪狀條紋,許多條紋更相互連結成網狀,頭部和身體粗條紋間皆密布網狀的細黑條紋。臀鰭黑色且具有白邊。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的水層較深,在臺灣底延繩釣一般釣獲本種的深度為50-150公尺。伺機捕食魚類或頭足類為生。本種活體身上曾發現大型魚蝨的寄生症。人為水族環境中飼養不易,可能是環境因子,如壓力、水溫、光線等因素相差過大,導致其行為較呆滯。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馬爾地夫,東至夏威夷群島,北至日本。臺灣分布於四週沿海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可利用延繩釣、籠具等漁法捕獲。食用魚種,另可用以觀賞飼養方面的用途。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