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Ophichthus erabo  
發音 
Ophichthus erabo斑紋蛇鰻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1) 棲息深度 10 - 50公尺
中文名 斑紋蛇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蛇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1 Ophich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斑紋蛇鰻 
最大體長 7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紋蛇鰻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三崎 
同種異名 Microdonophis erabo, Ophichthus retifer, Ophichthus triserial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陳威立。 2006。臺灣東部海域蛇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Jordan, D. S. etc. 1901 
典藏標本 ASIZP0055619 ASIZP0057967 ASIZP0060835 ASIZP0060869 ASIZP0064548 ASIZP0064706 ASIZP0072236 ASIZP0800057 ASIZP0804883 ASIZP0807643 ASIZP0910057 ASIZP0914883 ASIZP0917643 NMMSTP00629 NTMP1302 NTOU-AE1729 NTUM03800  
典藏基因2008-03-25,Chia-Hao Chang,CO1,95% 2011-01-15,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Blotched snake-eel; Fowler's snake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全長為頭長的11.0-11.7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33.5-36.2倍;全長為軀幹長的2.3-2.4倍。尾長短於體長;沿著體側有大小不一的紅褐色圓形斑紋,愈接近頭部斑紋逐漸小而密集;背鰭亦有紅褐色斑紋,臀鰭則為白色;背鰭起點於鰓孔上方;齒為圓錐狀,具4 枚尖銳的上頜間齒;平均脊椎骨組成:8-78-157,總脊椎骨數為157。本種體色頗為美麗。其舊名為圓斑小齒蛇鰻,係根據原始學名 Microdonophis erabo 意譯出來的。

棲所生態

大多潛居於淺海域10-50米深之沙泥底。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日本、韓國、中國、夏威夷及印尼皆有產。東部海域的大溪與南方澳皆有零星的採集記錄。  

漁業利用

數量一般,但經濟價值不高,多作為下雜魚處理。可食用,但刺多肉少。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