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lepisaurus ferox  
發音 
Alepisaurus ferox帆蜥魚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Lowe, 1833 棲息深度 1 - 1829公尺
中文名 帆蜥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帆蜥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95 Alepisa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帆蜥魚 
最大體長 21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長吻帆蜥魚、帆蜥魚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馬德拉群島 
同種異名 Alepidosaurus aesculapius, Alepidosaurus borealis, Alepidosaurus poeyi, Alepidosaurus serra, Alepisaurus altivelis, Alepisaurus azureus, Alepisaurus borealis, Alepisaurus richardsonii, Plagyodus aesculapius, Plagyodus boreal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Tadashi Kubota etc. 1970 Kiyoshi Fujita etc. 1976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Pacific lancetfish; Wolffish; Day sarpon; Longsnout lancetfish; Longnose lancetfish; Longsnouted lancetfish; Handsaw-fish; Lancetfish; Handsaw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狹長而側扁,頭側扁而略高。 吻尖長。眼大。口大,上頜延伸至眼後方,末端不擴大,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下頜骨齒各一列齒,排列稀疏,下頜齒較大上頜齒;上頜小齒很多,並有三顆強大之大齒,兩者在前,其一在後;頜其最前有一強大之犬齒,隨後為6顆小齒及兩顆大犬齒, 再後為一列約12顆之小齒;鋤骨無齒;腭骨具齒。鰓被架7。無鰾及發光器。體柔軟無鱗;皮膚薄。側線完全,側線管突出。尾柄兩側各具一縱隆起線。背鰭高大呈帆狀,基底長,起始於鰓蓋後上方;具脂鰭;臀鰭後位,基底短;胸鰭長且腹位;腹鰭小,約在體中點區域;尾鰭深分叉。體背部為暗青色, 腹側銀白色。隆起線黑褐色。各鰭色暗。

棲所生態

表、中層洄游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表層至水下1,000公尺以上,常出現於近海。主要以魚類、頭足類、被囊類或甲殼類為食。具浮游稚魚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則發現於東北部水域。 

漁業利用

罕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