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ime japonica
Hime japonica日本姬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ünther, 1877) 棲息深度 85 - 330公尺
中文名 日本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仙女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85 Aulop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日本姬魚 
最大體長 2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仙女魚、狗母、汕狗母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橫濱 
同種異名 Aulopus japonicus, Hime japoni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燈籠魚目(陳等, 2002);Parin, N.V. and A.N. Kotlyar 1989 A new aulopodid species, Hime microps from the eastern south Pacific, with comments on geographic variations of H. japonica. Jap. J. Ichthyol. 35(4):407-413.   Günther, A. 187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陳素芝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8857 ASIZP0060901 ASIZP0061135 ASIZP0063281 ASIZP0064903 ASIZP0064983 ASIZP0066010 ASIZP0066029 ASIZP0070300 ASIZP0073390 ASIZP0074448 ASIZP0079009 ASIZP0700117 ASIZP0700174 ASIZP0800074 ASIZP0800075 ASIZP0800076 ASIZP0800632 ASIZP0800689 ASIZP0910074 ASIZP0910075 ASIZP0910076 ASIZP0910632 ASIZP0910689 ASIZP0915945  
典藏基因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Japanese aulopus; Japanese thread-sail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形,稍側扁;背部輪廓略隆起。吻短,略等於或短於眼徑。眼大,突出於頭背部。口略能伸縮;下頜較上頜突出,上頜骨延伸到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齒小,為圓錐狀;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耙數4-7 + 14-16= 18-23。頭部及體皆被中等櫛鱗;側線鱗數40-46。單一背鰭,起點於體之前部,具15-17軟條,雄魚軟條不延長,雌魚亦不延長,後方具脂鰭;腹鰭喉位,具9 軟條;臀鰭具9-10軟條;胸鰭側位;尾鰭叉形;尾柄具棘狀鱗。體呈淡粉紅色,體側上半部具不規則之褐色斑駁,下半部則為橘紅色。各鰭淡色,雄魚背鰭前方鰭膜有一大片由第1根軟條的下方斜上至第6根軟條的上方之紅色班塊,後半部散布黃色卵形斑;雌魚背鰭前半部一些明顯的暗斑,後半部散布不規則的紅色斑。腹鰭及尾鰭具橘紅色斑紋或斑點;雄魚臀鰭具黃色縱斑,雌魚無。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岸砂泥底或岩石底之大陸棚區至大陸棚緣之深水域,為中小型底棲魚類。棲息深度約在85-330公尺間。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北部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產量較少,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