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Tylosurus acus melanotus  
發音 
Tylosurus acus melanotus黑背叉尾鶴鱵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0) 棲息深度 0 - 50公尺
中文名 黑背叉尾鶴鱵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鶴鱵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55 Belo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背圓頜針魚 
最大體長 15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叉尾鶴鱵、青旗、學仔、白天青旗、水針(臺東)、圓學(澎湖)、四角學(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大洋、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雅加達 
同種異名 Belone appendiculatus, Belone melanotus, Strongylura appendiculata, Strongylura auloceps, Strongylura melanota, Strongylura melanotus, Thalassosteus appendiculatus, Thallasosteus appendiculatus, Tylosurus melanota, Tylosurus melano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572 ASIZP0054816 ASIZP0054966 ASIZP0067565 ASIZP0080278 ASIZP0700005 ASIZP0802721 ASIZP0807412 ASIZP0912721 ASIZP0917412 FRIP20422 FRIP20499 FRIP21169 NMMBP05875 NMMBP06287 NTMP0640 NTUM05126 NTUM07264 USNM00203579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6-04-06,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Keel-jawed needle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幾乎呈圓柱形,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頭蓋骨背側之中央溝發育不良。尾柄有側隆起稜,幾成四方形。上頜在其基部強度向上彎曲,致兩頜間產生縫隙;下頜之末端時有斧狀突出物;主上頜骨之下緣於嘴角處完全被眼前骨所腹蓋。鱗細小,側線沿腹緣縱走,達尾鰭基底,在尾柄處向體中央上昇,並形成隆起稜。無鰓耙。背鰭與臀鰭對在,兩者前方鰭條延長,且背鰭之後方鰭條亦較延長,背鰭軟條數24-27,臀鰭軟條數22-24;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距中央之略前方;尾鰭深開叉,其下葉較延長。體背藍綠色,體側銀白色。體側無橫帶。本種共分5亞種(Collette et Parin, 1970),包括T. acus acus (Lacepède, 1803)分布於大西洋西部、T. a. imperialis (Rafinesque, 1810)分布於地中海、T. a. melanotus (Bleeker, 1850)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 T. a. pacific (Steindachner, 1874)分布於東太平洋及 T. a. rafale Collette et Parin, 1970分布於幾內亞灣。

棲所生態

大洋性魚類,通常在近海巡游,偶會靠近岸邊。性兇猛,以小魚為主食,尤其是鯡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東起非洲東部,西至中、南太平洋,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沿岸均可見。 

漁業利用

食用魚,但產量不多,較不具經濟價值,一般以煎食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