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lectrypops lima  
發音 
Plectrypops lima灘塗多鱗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1) 棲息深度 5 - 40公尺
中文名 灘塗多鱗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鱗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82 Holo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灘塗琉球鰃 
最大體長 16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多鱗松毬、金鱗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 
世界分布 印度至泛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西南印度洋模里西斯 
同種異名 Holotrachys lima, Myripristis lima, Myripristis lina, Plectotrypops lima, Plectripops lim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8);Randall, J. E., G. R. Allen and R. 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239 ASIZP0806571 ASIZP0916571 NMMBP02456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Shy soldier; Roughscale soldierfish; Rough scale soldierfish; Shy soldierfish; Cardinal soldierfish; Fleshy squirr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鼻骨間的凹溝菱形。眼大。口端位,裂斜;主上頜骨長未端達眼後緣;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及下眼眶骨均無棘;鰓蓋骨後緣成顯著的鋸齒狀。頭部被細鱗,體被中型粗櫛鱗,後緣具小棘;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2-42,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4.5。鰓耙數7-8+14-15=22-23。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I,軟條15;最後一棘不長於前一棘。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1;胸鰭軟條 17;尾鰭深叉形。體呈均勻的鮮紅色。

棲所生態

夜行性的礁區稀有棲居動物。白天期間躲在深的裂隙中,而晚上漫遊礁區。 以小型甲殼動物、甲殼類幼生與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西起東非到夏威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德豪島。東太平洋:復活島。臺灣分布於南部及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稀有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