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Ilisha melastoma  
發音 
Ilisha melastoma黑口鰳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5 - 20公尺
中文名 黑口鰳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鋸腹鰳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94 Pristigaste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口鰳 
最大體長 1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短鰳、印度鰳、圓眼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 
同種異名 Clupea indicus, Clupea melastoma, Ilisha brachysoma, Ilisha ditchoa, Ilisha indica, Ilisha micropus, Pellona brachysoma, Pellona ditchoa, Pellona micropus, Platygaster vertical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Whitehead, P. J. P.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張世義 編著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9983 ASIZP0069729 ASIZP0069736 ASIZP0069737 ASIZP0071554 ASIZP0074487 ASIZP0079236 ASIZP0079370 ASIZP0700366 ASIZP0803254 ASIZP0803255 ASIZP0803256 ASIZP0913254 ASIZP0913255 ASIZP0913256 BMNH1979.3.21.310-311 NMMBP01180 NMMBP01183 NMMBP04169 NMMBP04560 NMMBP05063 NMMBP05220 NMMBP05373 NMNSF01299 NTUM02077 NTUM02131 NTUM03589 NTUM03633 NTUM08689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Herring; Indian ilish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高,甚側扁。背緣窄;腹緣有完整之稜鱗,腹鰭前19-21個,腹鰭後8-9個。頭中大,側扁。吻短鈍,上翹,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中大,向上傾斜而近垂直;上頜骨末端圓形且不延長,僅可達眼睛前線之下方;下頜的前端向上突出;兩頜、腭骨及舌上具細齒;鰓耙較粗,邊緣具小刺,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20-24。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縱列鱗數多於45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7-18軟條;臀鰭長,具38-42分枝之軟條;腹鰭甚小,其長短於眼徑;尾鰭叉形。體背淡綠色,體側銀白色;背鰭及尾鰭淡黃綠色;餘鰭色淡。

棲所生態

為淺海中上層洄游魚類。游泳速度快,喜群居。白天多活動於中下層水域,黃昏、晚上、黎明或陰天則活動於中上層水域。有時可進入河口域,甚至低鹽度的水域。主要浮游甲殼類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新加坡,北至東海及臺灣,南至阿拉夫拉海等皆產。臺灣分布於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等。 

漁業利用

一般個體較少,產量不多,較不具經濟價值。但仍可供鮮食。一般以流刺網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