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irrhinus molitorella  
發音 
Cirrhinus molitorella鯁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44) 棲息深度 0 - 20公尺
中文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鯪 
最大體長 5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鯪、青鱗魚、土鯪、鯪公、鯪魚、鯪仔魚、花鯪仔 
世界分布 中國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恆春半島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中國 
同種異名 Cirrhina chinensis, Cirrhina molitorella, Cirrhinus chinensis, Cirrhinus macrosemion, Cirrhinus melanostigma, Cirrhinus mrigala prosemion, Cirrhinus mulitorella, Cirrhinus multitorella, Cirrhinus prosemion, Cirrhinus spilopleura, Labeo collaris, Labeo garnieri, Labeo jordani ...共23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4506 ASIZP0059350 ASIZP0074974 ASIZP0806521 ASIZP0916521 FMNH59089Lectotype FRIP00057 FRIP00267 FRIP00268 FRIP00269 NMMBP04238 NMMBP04259 NMMBP04282 NMMBP04959 NMMBP04999 NMMSTP00466 NTMP0176 NTUM00421 NTUM00422 NTUM00423 NTUM00463 NTUM01926 NTUM01927 NTUM01928 NTUM03316 NTUM04982 NTUM07548 SU18302 SU49357 USNM00084168Holotype USNM00191277 USNM00200289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White lady carp; Mud carp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部輪廓呈弧形,腹部圓形。頭略短而尖。吻短而圓鈍,向前突出,側面在前眶骨前緣有一不甚明顯的裂紋。有鬚2對,吻鬚較粗,頜鬚較短小。口小,下位,橫裂而下彎成淺弧形,上下邊緣都具角質緣。咽頭齒3列,齒式5.4.2-2.4.5。鰓耙數76-82。體被中型圓鱗,胸部鱗片較小;側線完全,微向下彎,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側線鱗數37-4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12-13(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體背青灰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自胸鰭上方側線附近有十數個鱗片基部有藍黑色斑點,聚合成一堆類似菱形的斑塊。各鰭灰黑色。幼魚在尾柄基部有一黑斑。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水溫略高的水域中,常在下層水域活動;性情活潑,喜歡群游活動。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動物、植物碎片、藻類、腐殖質等為食。 

地理分布

原產於中國大陸之中、大型河流與湖泊。臺灣多養殖於西部水庫與南部地區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等。 

漁業利用

大型食用魚,且經濟價值。煎、烤、炸、紅燒及糖醋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