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ypsibarbus pierrei  
發音 
Hypsibarbus pierrei高體高鬚魚
by: ©陳義雄
命名者 (Sauvage, 1880) 棲息深度 0 - 20公尺
中文名 高體高鬚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高體高鬚魚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高體四鬚鲃、粗鱗武昌魚、黃鰭武昌魚 
世界分布 東南亞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恆春半島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泰國黨奈省 
同種異名 Barbodes pierrei, Barbus pierrei, Labeo pierrei, Puntius pierrei   
參考文獻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8457 NMNSF00700 NMNSF01542  
英文俗名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強度側扁,體略呈方菱形,背緣輪廓隆起。頭短,略呈三角形。吻短。眼大,側位。口亞下位,呈深弧形。具鬚2對,頜鬚長於吻鬚。體被中大型圓鱗,背鰭、臀鰭的基部均具有鱗鞘。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為粗狀的硬棘,其後緣呈鋸齒狀,後方鰭條依序漸短;臀鰭第3根鰭條粗壯,但不具鋸齒;尾鰭為深叉狀,兩葉末端尖。體呈銀白色,背側灰褐色,腹側灰白色。體側無明顯的黑色橫帶;腹鰭微黃色;各鰭灰白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低海拔的溪河緩流區的河段,活躍於水體的中下層,可適應於濁度頗高的水域。雜食性,以水生昆蟲、底藻、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原產於中南半島的河川中、下游流域。近年來引入臺灣後,提供作為養殖魚類,目前普遍分布於西南部溪河的中、下游水域。 

漁業利用

本種為養殖魚種,清蒸、紅燒、砂鍋魚頭或煮味噌皆適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