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  
發音 
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高體鰟鮍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Kner, 1867)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高體鰟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高體鰟鮍 
最大體長 6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牛屎鯽仔、紅目鯽仔、鱊、點鱊 
世界分布 臺灣、日本、東亞大陸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恆春半島、東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中國上海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臺灣淡水魚類-壹 鯉形目(陳&張, 200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Kawamura, k. etc. 1999 Ueda, T etc. 1999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陳義雄, 張詠青, 邵廣昭 2005 
典藏標本 ASIZP0057073 ASIZP0065701 ASIZP0065715 ASIZP0065737 ASIZP0065751 ASIZP0801311 ASIZP0801312 ASIZP0801313 ASIZP0801314 ASIZP0911311 ASIZP0911312 ASIZP0911313 ASIZP0911314 FRIP00945 NMMBP05099 NMMSTP00664 NMNSF00025 NMNSF00161 NMNSF00264 NMNSF00701 NMNSF00737 NMNSF00771 NMNSF00774 NMNSF00805 NMNSF01096-A NMNSF01096-F NMNSF01336 NMNSF01360 NMNSF01444 NMNSF01475 NMNSF01478 NMNSF01503-A NMNSF01503-F NMNSF01525 NMNSF01564 NMNSF01578 NTHUB01834 ...列出全部57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Rosy bitterling; Rose bitterling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NT 2017淡水魚紅皮書:NT
形態特徵

體頗高而極側扁,背鰭前為體之最高處。頭短小。眼頗大。吻短而略尖。口小,端位,斜裂。上頜骨末端向後延伸末達眼前線下方。尾柄窄小。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10-11(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10-13(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5-6(分枝軟條)。體被大型圓鱗,側線不完全,中止於胸鰭末端前方;縱列鱗33-35。幼魚背鰭前方具一黑斑,隨成長而漸消失;雌魚體色較淡,沿尾柄中央有條向前呈楔形之水藍色縱紋;雄魚背部淺藍,瞳孔周圍紅色,尾柄中央則有數條紅色縱帶,鰓蓋後方另有一紅色斑。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為低海拔緩流或靜止的湖沼水域棲息的小型魚類,較常出現於透明度低、優養化程度略高的靜止水域,常成群活動。雜食性,主要以附著性藻類、浮游動物及水生昆蟲等為食。雄魚為了爭奪交配權,常會表現出強烈的領域性。具有特殊的生殖行為,繁殖期時,成熟雌魚藉著很細長的產卵管,伸入二枚貝(蚌類)的水管中,將卵產於二枚貝內部,藉此受到充分的保護,再由雄魚上前授精,進而完成授精及孵化的程序。孵化後的仔魚仍繼續會停留於二枚貝的鰓瓣間,利用二枚貝的呼吸運動,亦能得到所需要的氧氣,直到卵黃囊消化殆盡,才會離開二枚貝,出去覓食,展開另一階段的生活。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亞大陸及臺灣,包括中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及臺灣等地。臺灣原本普遍分布於各平原區的河川或湖泊中,現已較少。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但色彩豔麗,生殖行為特殊,可當觀賞用魚,也是教學的好題材。唯平地不斷開發及棲息環境受污染,數量漸減少中。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