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粗首馬口鱲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ünther, 1868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粗首馬口鱲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厚頭馬口魚 
最大體長 16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溪哥仔(幼魚及雌魚)、紅貓(雄)、苦槽仔、闊嘴郎、粗首鱲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Zacco pachycephalus, Zacco taiwan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臺灣淡水魚類-壹 鯉形目(陳&張, 200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Wang, H.Y. etc. 1999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陳義雄, 張詠青, 邵廣昭 2005 
典藏標本 ASIZP0054186 ASIZP0057061 ASIZP0057109 ASIZP0057110 ASIZP0057992 ASIZP0058000 ASIZP0058064 ASIZP0058066 ASIZP0058067 ASIZP0058127 ASIZP0058456 ASIZP0058546 ASIZP0058551 ASIZP0062066 ASIZP0062068 ASIZP0062073 ASIZP0062075 ASIZP0062086 ASIZP0062089 ASIZP0062930 ASIZP0064641 ASIZP0064642 ASIZP0065752 ASIZP0072570 ASIZP0072571 ASIZP0074372 ASIZP0074399 ASIZP0074415 ASIZP0074420 ASIZP0074423 ASIZP0074656 ASIZP0074883 ASIZP0075002 ASIZP0801321 ASIZP0805253 ASIZP0805254 ASIZP0911321 BMNH1865.5.2.31-34Paralectotype BMNH1865.5.2.60Lectotype ...列出全部203筆... 
典藏基因2011-10-03,張家豪,CO1,100% 2011-10-03,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Taiwan chub; Taiwan freshwater minnow; Thickhead chub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2017淡水魚紅皮書:LC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圓,無肉稜。頭較大。吻略突。眼中大,上位。口斜裂,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下方,雌魚口裂稍大於雄魚。無鬚。體被中小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向下彎曲,側線鱗數51-55;背鰭前鱗25-2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9(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7-8(分枝軟條);成熟雄魚的臀鰭明顯延長,末端游離呈條狀。體背側灰綠色,體側及腹側銀白。雄魚體側的有12-15條具藍綠色光澤之橫帶,幼魚及雌魚不顯。雄魚背鰭及臀鰭鰭條具黑色條紋,頭部下部呈橘紅色,胸鰭及腹鰭呈橘紅色到淺黃色;雌魚皆偏灰白色。繁殖期時,雄魚有追星出現。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於河川的中、下游及溝渠中水流較緩的潭區或淺灘。幼魚為雜食性,以藻類、水生昆蟲及有機碎屑為食;成魚為偏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小魚及小蝦等為食。在繁殖季節,常可看到雄魚追逐雌魚的求偶行為,雌魚大多在黃昏時後於緩流的淺灘處進行產卵。 

地理分布

臺灣的特有種,原產於北部、西部的溪流中,但不產於花東地區與恆春半島。近來因被人為不當放流而成為花東各水系普遍的入侵種。本魚種在花蓮與台東地區的溪流中,已經對當地部分原生魚種如菊池氏細鯽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2018/03/20 黃世彬修訂)。 

漁業利用

為臺灣河川最主要的溪釣種類之一。食用魚,油炸或紅燒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