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oelorinchus brevirostris
Coelorinchus brevirostris短吻腔吻鱈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Okamura, 1984 棲息深度 400 - 600公尺
中文名 短吻腔吻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短吻腔吻鱈 
最大體長 2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鱈魚 
世界分布 臺灣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沖繩海槽 
同種異名 Caelorinchus brevirostris   
參考文獻 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  岡村 收 主編 Okamura, O. (ed.) 1984 Chiou, M.-L., K.-T. Shao etc. 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61350 ASIZP0061351 ASIZP0061352 ASIZP0065518 ASIZP0065519 ASIZP0065557 ASIZP0065613 ASIZP0065615 ASIZP0065675 ASIZP0066170 ASIZP0066186 ASIZP0066191 ASIZP0066806 ASIZP0066814 ASIZP0066874 ASIZP0801548 ASIZP0801551 ASIZP0801555 ASIZP0911548 ASIZP0911551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Grenad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中大。吻中長,淺平;吻尖端之稜鱗為菱形,短小稍尖。吻部前端之鼻中脊兩旁有無鱗溝;鼻骨前側邊緣不完全披骨支托。頭部腹面裸出。鼻窩被鱗。眼中大,眼徑略大於眼間寬;眶下稜脊粗厚,延伸至前鰓蓋骨下緣,無強棘刺。口小。體鱗覆有5-7列散射型尖銳棘刺背鰭之第II硬棘甚長,在同屬種類中屬比例最長的一種,長度為頭長的1.3倍;第二背鰭發達,高度與臀鰭軟條等長。肛門位於臀鰭起點。發光器長度越過腹鰭基底延伸至峽部。體色淡而蒼白,無任何斑紋;第一背鰭暗黑色;第II硬棘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400-600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5-7℃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類,以小型之多毛類、甲殼類及明蝦為主食。 

地理分布

目前僅發現於臺灣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