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oelorinchus smithi
Coelorinchus smithi史氏腔吻鱈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Gilbert & Hubbs, 1920 棲息深度 300 - 610公尺
中文名 史氏腔吻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史氏腔吻鱈 
最大體長 3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斯氏腔吻鱈、鱈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 
同種異名 Caelorinchus smithi, Coelorhynchus smithi   
參考文獻 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Fish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3)  Gilbert, C. H. etc. 1920 Okamura, O. 1970 Okamura, O. 1970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8062 ASIZP0060288 ASIZP0061330 ASIZP0061331 ASIZP0065523 ASIZP0065594 ASIZP0072895 ASIZP0915524 FRIP00146  
英文俗名 Smith's grenad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大,佈滿特化之強棘鱗;眼睛很大,眼眶下嵴有一排特化之強棘鱗,吻長而尖突,吻端有一尖銳的硬棘,吻部腹面佈滿鱗片。口小,下位可突出,頦部有一根短小的鬚。兩頜具椎狀齒數列排成帶狀,體被之櫛鱗具有排列成輻射狀的強棘刺。發光器短呈黑色桿狀與肛門口貼近。魚體全為棕色,腹部顏色略淡。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300-610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6-12℃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以多毛類、等足類及一些底棲性的小魚為食。繁殖期為初春,成魚會游至較淺海域產卵。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外緣、臺灣東北部及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本種類常與日本腔吻鱈一起被捕獲,可能兩者之棲息環境很接近,大型個體可食用,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供作養殖魚類的餌料。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