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zumia condylura  
發音 
Nezumia condylura獅鼻奈氏鱈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Gilbert, 1904 棲息深度 200 - 720公尺
中文名 獅鼻奈氏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獅鼻奈氏鱈 
最大體長 2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鱈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駿河灣 
同種異名 Lionurus condylura   
參考文獻 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Fish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3)  Okamura, O. 1970 Okamura, O. 1970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8022 ASIZP0061238 ASIZP0061239 ASIZP0064104 ASIZP0065552 ASIZP0065587 ASIZP0065607 ASIZP0065625 ASIZP0065631 ASIZP0065638 ASIZP0065643 ASIZP0065663 ASIZP0066803 ASIZP0066831 ASIZP0066894 ASIZP0068038 ASIZP0070683 ASIZP0700346 ASIZP0803799 ASIZP0913799 FRIP00750  
英文俗名 Pugnose grenadier; Japanese pugnose grenad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小。眼大,眼眶下骨有一排明顯之特化強棘鱗。吻短圓錐形,吻端有三個凸起的小節結,吻部腹面裸露無鱗,其上佈滿凸出的小孔。口小,下位;齒呈錐狀,多列排成齒帶,上頜齒外列擴大。頤部有一短鬚。第一背鰭之硬棘有鋸齒。體被櫛鱗,棘弱,鱗片有網狀結構。發光器圓形短小,分為前後兩部份,前端為一黑色圓形小窩在兩腹鰭基底之間,後端為一黑色裸出區域包圍著肛門與泌尿生殖孔,此黑色區域稱為「圍肛板」(periproct) 。體呈淡棕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200-720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5-7℃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類,以小型之多毛類、甲殼類及明蝦為主食,數量不多。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中國東海至臺灣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