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Doryichthys boaja  
發音 
Doryichthys boaja寶珈槍吻海龍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1)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寶珈槍吻海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龍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95 Syngna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寶珈槍吻海龍 
最大體長 41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寶珈海龍、海龍 
世界分布 臺灣、中國、東南亞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尼婆羅洲 
同種異名 Doryichthys spinosus, Microphis boaja, Syngnathus boaja, Syngnathus jullieni, Syngnathus zon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5);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Bleeker, P. 185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695 ASIZP0068867 ASIZP0068877 ASIZP0072935 ASIZP0072936 ASIZP0805560 ASIZP0805561 ASIZP0915560 ASIZP0915561 NTUM04220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Pipe fish; Long-snouted pip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附近。吻遠短於後頭部;吻部背中稜低而完全。主要的體環或多或少的高起,後緣鋒銳,各有一棘狀突起。體環不具縱棘;無皮瓣。骨環 22-24 + 32-38;背鰭鰭條數 43-65;胸鰭鰭條數 22-27。體淺褐色,每一個體環各有一暗色垂直帶。

棲所生態

大型的淡水海龍,棲息於淡水河川及河口等地,以小型甲殼類及蠕蟲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亞洲,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柬甫寨、越南、中國大陸及臺灣等。臺灣發現於高雄。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網具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