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Xyelacyba myersi  
發音 
Xyelacyba myersi梅氏棘鰓鼬魚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Cohen, 1961 棲息深度 200 - 2500公尺
中文名 梅氏棘鰓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鼬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22 Ophid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梅氏棘鰓鼬鳚 
最大體長 5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鼬魚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墨西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吳宗翰(2002)碩士論文  Cohen, D. M. 1961 Machida, Y. 1989 Nakabo T. 2002 吳宗翰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4099 ASIZP0066284 ASIZP0066288 ASIZP0068044 ASIZP0068282 ASIZP0801556 ASIZP0801557 ASIZP0803805 ASIZP0804043 ASIZP0901287 ASIZP0911556 ASIZP0911557 ASIZP0913805 ASIZP0914043 FRIP03020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Brotula; Cusk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圓而延長,頭背高,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吻前緣圓,無棘突。無鬚。在鰓蓋骨及前鰓蓋骨的後緣各有一根長的強棘。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一直延伸至尾鰭部位,相癒合在一起,背鰭鰭條數83-94,臀鰭鰭條數69-80;腹鰭位於喉部,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鰭;尾鰭鰭條數8-9。頭及體一致呈白色,兩頜、腹鰭及鰓裂暗褐色。背鰭和臀鰭的外緣顏色淡褐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環境,大約在200-25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層中,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 

地理分布

可能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非常少見,所以就算一般漁民撈獲,也只是棄置於下雜魚堆中,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