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Glossanodon semifasciatus  
發音 
Glossanodon semifasciatus半帶水珍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Kishinouye, 1904) 棲息深度 70 - 430公尺
中文名 半帶水珍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水珍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166 Argent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半帶舌珍魚 
最大體長 25.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水珍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Argentina semifasciata, Glossanodon semifasci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7311 ASIZP0062234 ASIZP0071020 ASIZP0700003 ASIZP0804449 ASIZP0914449 CAS214595 NMMBP00803 NMMBP03017 NMMBP03613 NMMBP03690 NMMBP04010 NMMBP05261 NMMBP05397 NMMBP06195 NMMSTP01516 NTOU-AE6189 NTOU-AE6190 NTOU-AE6191 NTUM06977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Deepsea smelt; Deep sea smel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呈圓筒狀。眼大。吻尖;口小,下頜稍長於上頜;上頜無齒,下頜有齒,舌齒退化或無。第一鰓弓上鰓耙長,達35-40。體被圓鱗,側線非常的明顯而發達。背鰭位於身體中央而略為前面的部位,後方靠尾柄處有一脂鰭;臀鰭在體的很後面,與脂鰭相對;胸鰭則在背鰭的正下方;叉型尾。體外表呈淡褐色,腹部為銀白色,體背約有十個左右的暗斑分布,兩側各有一條銀白色的縱帶。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在70公尺至數百公尺深的底棲性魚類,屬於中深層的海水魚,喜歡生活於砂泥底層的環境。以海洋中小型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一直到臺灣均有產。臺灣東北部有產。 

漁業利用

本種魚為產量大之經濟性魚種,大多為底拖網所獲,肉質味道尚佳,有點似日本鯷,可用油炸或煮湯食用。在日本地區則經常以碳烤或曬乾鹽漬的方式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