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Naso lopezi  
發音 
Naso lopezi洛氏鼻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Herre, 1927 棲息深度 6 - 公尺
中文名 洛氏鼻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刺尾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70 Acanthu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洛氏鼻魚 
最大體長 60 cm SL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剝皮仔、打鐵婆、鬼角(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馬尼拉灣 
同種異名 Naso lopezii, Naso sp., Naso vom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Randall et al.,1990)  Herre, A. W. C. T. 1927 Randall, J. E. etc. 1971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997 ASIZP0058481 ASIZP0073055 ASIZP0073056 ASIZP0805852 ASIZP0806725 ASIZP0806727 ASIZP0915852 ASIZP0916725 ASIZP0916727 BPBMI23212 FRIP21223 FRIP21479 FRIP22298 NMMBP08590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Slender unicornfish; Lopez' unicornfish; Elongate unicorn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二個盾狀骨板,各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頭背平斜,隨著成長,成魚在前頭部無角狀突起,亦無瘤狀突起。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V棘及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分別為28-31及27-29;尾鰭截形或微內凹,成魚之上下鰭條不延長為絲狀。體側上半部一致為藍灰色且有許多暗色小點,下半部淡色。頭部及尾鰭亦有許多暗色小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外礁斜坡海域,棲息深度在6公尺以上,大部分被發現在30公尺以上,較少見到。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安達曼海、印尼西部、菲律賓、臺灣、琉球及帛琉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及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罕見之種,一般以流刺網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可食用或成觀賞用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