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Zebrasoma flavescens  
發音 
Zebrasoma flavescens黃高鰭刺尾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ennett, 1828) 棲息深度 2 - 46公尺
中文名 黃高鰭刺尾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刺尾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70 Acanthu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黃高鰭刺尾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三角倒吊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島 
同種異名 Acanthurus flavescen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Bennett, E. T. 182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NMMBP00483 NMMBP01683 NTUM01290 NTUM01291 NTUM01292 NTUM08505  
英文俗名 Somber surgeonfish; Yellow sailfin tang; Yellow tang; Lemon sailf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為V棘及III棘,而前方軟條較後方延長,呈傘形;腹鰭I,5;尾鰭截平。尾棘在尾柄前部,稍可活動。幼魚及成魚體、頭部及各鰭皆一致呈鮮黃色;胸鰭有狹暗緣;尾柄棘白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區,棲息深度由2至46公尺左右。通常單獨或成一小群優游於藻叢間。以絲狀藻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琉球、臺灣、馬歇爾、馬里安那、威克及夏威夷群島等。臺灣分布於南部、蘭嶼及綠島等。 

漁業利用

一般以流剌網、陷阱法或潛水鏢魚法均可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但一般以做為觀賞用魚為主。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