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mbassis macracanthus  
發音 
Ambassis macracanthus大棘雙邊魚
by: 陳靜怡
命名者 Bleeker, 1849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大棘雙邊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雙邊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0 Ambass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棘雙邊魚 
最大體長 10.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玻璃魚、大面側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
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尼爪哇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陳(2002)碩士論文;A review of the glassfishes(Chandidae) of Australia and New Guinea.Rec.West.Aust. Mus. Supplement, 34: 139-206(Allen & Burgess, 1990)  Allen, G. R. etc. 1990 
典藏標本 ASIZP0059343 ASIZP0060769 ASIZP0062130 ASIZP0068507 ASIZP0068903  
英文俗名 Estuarine glass perchl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較高,呈長卵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眼上方之頭背部凹入。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具細齒或小棘;眶上骨1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背前鱗數17-22;側線完全。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10;臀鰭鰭條數III+9-10;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以前所記載之康氏雙邊魚(Ambassis commersonii)為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潟湖、沼澤或紅樹林,通常活動於汽水域,亦可進河川下游淡水域。群游性。肉食性魚類,以水生昆蟲及小型魚介貝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尼,東至巴布新幾內亞,北至臺灣南部。臺灣發現於西南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至中小型魚類,無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