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riomma indicum
Ariomma indicum印度無齒鯧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Day, 1871) 棲息深度 20 - 300公尺
中文名 印度無齒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無齒鯧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81 Ariomma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印度無齒鯧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無齒鯧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馬德拉斯 
同種異名 Arioma indica, Ariomma dollfusi, Ariomma indica, Cubiceps dollfusi, Cubiceps indicus, Psenes africanus, Psenes extraneus, Psenes indica, Psenes indicus, Psenopsis anomala   
參考文獻 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Day, F. 1871 Yamada, U. etc.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Forktail; Indian ariomma; Indian driftfish; Fork tail; Indian drift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而側扁,背及腹面圓鈍。頭中大,側扁而高。吻端鈍圓。眼中大型,其直徑大於吻長。口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有一列稀疏細齒,鋤骨、腭骨及舌上則無細齒。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皆無棘。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體被薄圓鱗,亦脫落,頭部無鱗;側線鱗數約41-43。背鰭兩個,緊鄰,中間具缺刻,第一背鰭硬棘IX-XII,第二背鰭鰭條I + 15-16;臀鰭和第二背鰭同型,III + 15;胸鰭中長,末端至第二背鰭起點之下方;腹鰭短,可收入腹溝中;尾鰭深叉。體銀灰色,背部色較深,腹部淺色;各鰭淺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區域。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具日夜垂直洄游之習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非洲南部至波斯灣,東至印度-馬來區,北至日本。臺灣偶可見於西部臺灣堆海域。 

漁業利用

經濟性魚種,年產1,000至10,000公噸,以生鮮或乾漬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