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irripectes perustus  
發音 
Cirripectes perustus袋頸鬚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mith, 1959 棲息深度 0 - 25公尺
中文名 袋頸鬚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袋穗肩鳚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鰷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肯尼亞的馬林迪 
同種異名 Cirripectus perus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Williams, J.T., 1988. Revis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blenniid fish genus Cirripectes.. Indo-Pacific Fishes (17):78 p.  Smith, J. L. B. 1959 Williams, J.T. 198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70994 NMMBP05495 NTUM05791  
英文俗名 Perustus blenny; Flaming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稍側扁;頭鈍短。鼻鬚及眼上鬚羽狀分支,一連串頸鬚橫貫在頸上,頭背中央的頸鬚有縫而不連續。上下唇鋸齒緣,齒骨具一犬齒。D. XII, 13; A. II, 15; V. I, 3。背鰭棘部與軟條間無明顯之缺刻,背鰭最後軟條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頭為褐色,吻部黑褐色,頭側有黑褐色斑點;身體褐色無斑點;背鰭、臀鰭和尾鰭黑褐色。Smith's (1959)的描述中,活魚時體色為淺紅色和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約25公尺的礁石區。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非洲肯亞至臺灣、密克羅尼西亞及Kiribati等,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