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Meiacanthus atrodorsalis  
發音 
Meiacanthus atrodorsalis金鰭稀棘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ünther, 1877)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金鰭稀棘鳚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金鰭稀棘鳚 
最大體長 11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狗鰷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薩摩亞 
同種異名 Meiacanthus atrodorsalis atrodorsalis, Petroscirtes atrodorsalis, Petroscirtes herlihy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George S. Losey 1972 George S. Losey, JR. 197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Myers, R. F.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60553  
英文俗名 Poison-fang blenny; Yellowtail poison-fang blenny; Forktail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頂無冠膜,無鬚。鰓裂下緣恰在胸鰭基上方。下頜兩側之擴大犬齒具深溝和毒腺。D. IV, 25-28; A. II, 15-18; P. 13-15;V. I, 3。背鰭無缺刻,背鰭、臀鰭與尾柄相連;尾鰭截形或成梳狀緣,成熟雄魚尾鰭上下鰭條延長。活魚時,頭及體前部深藍色,越往後而漸淺,體後半為黃色;頭部由眼至背鰭起點下方具一藍緣之黑斜斑,向背鰭延伸而成一短斑;背鰭鮮黃色;臀鰭前部淡藍,後部淡黃;尾鰭淡色,上下緣鮮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或水深至約30公尺的面海礁石區。其下頜兩側之大犬齒具深溝和毒腺,藉此以防禦獵捕者之偷襲。以浮游動物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尼巴里島至薩摩亞,北至琉球群島,南至大堡礁及拉帕。臺灣分布於南部、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或水族觀賞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