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etroscirtes springeri  
發音 
Petroscirtes springeri史氏跳岩鳚
by: 鄭義郎
命名者 Smith-Vaniz, 1976 棲息深度 0 - 45公尺
中文名 史氏跳岩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史氏跳岩鳚 
最大體長 7.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鰷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Smith-Vaniz, W. F. 1976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Myers, R. F.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8495 USNM00203279Holotype  
英文俗名 Springer's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形;鰓孔完全在胸鰭基上方。下頜鬚具3-4分支;前鰓蓋骨、眼眶間隔、眼眶後﹑背鰭前、頸部和後顳區具鬚;眼眶上不具鬚。上顳骨感覺孔3。D. XII, 21; A. II, 21; P. 14; V. I, 3。背鰭第一棘不延長,較第二與第四棘短。體色淺褐色,鰓蓋有一小於眼徑的黑斑,自吻部經眼、鰓蓋斑至尾柄有淺藍色至灰點的縱帶,末端在尾鰭基部形成黑斑,色帶紋上方的體色為淺黃色;背鰭和臀鰭橄欖色;背鰭第I棘末稍有小黑點,胸鰭和腹鰭無斑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深度約可達9公尺,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本種魚具防備用的犬齒,雖不會主動攻擊,一旦被觸摸則會被咬上一口,而這些行為如同其多變的體色一樣,都是一種模倣稀棘鳚屬(Meiacanthus)的擬態行為,是海濱的危險生物。雄魚會使用貝殼來築巢,甚至是圓口的空罐也常被使用。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