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Rhabdoblennius nitidus
Rhabdoblennius nitidus燦爛笠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unther, 1861) 棲息深度 0 - 6公尺
中文名 燦爛笠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燦爛棒鳚 
最大體長 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鰷、笠鳚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Blennius ellipes, Blennius nitidus, Rhabdoblennius ellipes, Salarias nitid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Barred-chin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較小。頭頂無冠膜;眼上鬚、鼻鬚單一不分支;無頸鬚。上下唇平滑,齒骨具犬齒,齒固著不可動。D. XII-XIII, 18-20; A. II, 21; P. 14;V. I, 3。背鰭無缺刻,最後一棘短小,背鰭、臀鰭最後軟條與尾柄以膜相連;雌魚臀鰭埋在體內。體色黃綠色,頭有銀白點,頭部後緣有黑斑,鼻孔有5條黑紋,頭下方有一U形紋,體側有6-7條橫帶和白色短紋;背鰭、尾鰭有數列透明斑點;臀鰭灰黑色末緣較深;胸鰭灰色,基部有一黑色半月形紋;腹鰭黑色。Rhabdoblennius ellipes為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的浪拂區緣,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臺灣、大堡礁及大洋洲的島嶼等。臺灣分布於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