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Xiphasia setifer  
發音 
Xiphasia setifer帶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wainson, 1839 棲息深度 2 - 1190公尺
中文名 帶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帶鳚 
最大體長 5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長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3897 ASIZP0055529 ASIZP0058402 ASIZP0059824 ASIZP0060171 ASIZP0060377 ASIZP0061269 ASIZP0061725 ASIZP0063284 ASIZP0070987 ASIZP0074475 ASIZP0805664 FRIP01208 FRIP01209 NMMBP03303 NMMBP05295 NMMBP05296 NTMP0483 NTMP0977 NTOU-AE6179 NTOU-AE6275 NTUM00510 NTUM00511 NTUM00512 NTUM00513 NTUM00683 NTUM00684 NTUM00716 NTUM06015 NTUM06054 SIO70-274 SIO90-152c USNM00192548 USNM00205289  
英文俗名 Snakeblenny; Snake blenny; Hairtail blenny; Hair-tail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如鰻形;頭部錐形。頭頂無膜冠,無鬚。鰓裂下緣恰在胸鰭基上方;上下頜兩側具一犬齒,下頜犬齒擴大。D. XIII, 111-114; A. II, 112-114; P. 13; V. I, 3;C.10。背鰭起點在眼前緣上方;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成熟雄魚尾鰭中央2鰭條延長。體側具有多於20條黑白交互色帶,背部尤其明顯;背、臀和尾鰭灰黑至黑色,背鰭第V至第VII棘間有黑點;胸及腹鰭灰黑色。活魚時,背鰭橙黃色,腹及胸鰭黃色,頭為淺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軟質底或沙泥底之海域,由淺海至深達約1,000公尺深度的海域皆可發現。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南非至萬那杜,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西部及東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