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allionymus curvicornis  
發音 
Callionymus curvicornis彎角䲗
by: 李承運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0 - 100公尺
中文名 彎角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䲗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3 Calliony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彎角䲗 
最大體長 1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老鼠、狗圻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留尼旺島 
同種異名 Callionymus punctatus, Callionymus richardsoni, Callionymus richardsonii, Repomucenus curvicornis, Repomucenus richardson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6)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8716 ASIZP0058822 ASIZP0058870 ASIZP0060908 ASIZP0061440 ASIZP0062199 ASIZP0062200 ASIZP0062201 ASIZP0064213 ASIZP0072858 ASIZP0072866 ASIZP0072877 ASIZP0073421 ASIZP0073426 ASIZP0073444 ASIZP0073445 ASIZP0700009 ASIZP0900363 ASIZP0915956 ASIZP0915958 ASIZP0915961 ASIZP0915975 ASIZP0915989 ASIZP0915995 BMNH1884.5.15.22-23 NMMBP02518 NMMBP02590 NMMBP02781 NMMBP04554 NMMBP05215 NMMBP06086 NMMBP08780 NMMBP08781 NMMSTP00776 NMMSTP01561 NTMP0246 NTUM06527 ...列出全部39筆... 
典藏基因2010-09-06,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Dragon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縱扁。枕骨區具平滑骨板或具二個低骨質崚脊。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為頭長之0.22-0.3倍, 強棘基部彎曲,棘末端向上彎曲,腹緣平滑彎曲,背緣具三至四個彎棘(少數具二或五棘),基部具一小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3分支鰭條的末端,具一長的眼下分支,以及一分叉的頜、前鰓蓋骨分支,枕骨區及尾柄背部各具一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第一背鰭通常較第二背鰭低,二鰭鰭緣平直,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至臀鰭第2鰭條基部;雄魚尾鰭延長,茅狀尾,雌魚尾鰭鰭緣稍凹。保存標本體呈棕色,腹部稍白,雄魚體側呈銀色,具許多深藍色垂直條紋,背部具許多小白點;雄魚頰部具藍色條紋及斑;雄魚第一背鰭稍透明,鰭膜具彎曲的白條紋,皆具黑緣;雌魚第一背鰭淡色,第III棘膜具一白緣的黑色眼斑;雄、雌魚第二背鰭皆具許多白點;臀鰭淡色,具寬黑緣;尾鰭上半部具黑點及少許垂直白線,下半部則為暗色寬區域。李氏斜棘(Repomucenus richardsoni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較淺之砂泥底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南中國海、日本及臺灣西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