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ynchiropus altivelis  
發音 
Synchiropus altivelis紅連鰭䲗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棲息深度 70 - 600公尺
中文名 紅連鰭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䲗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3 Calliony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紅連鰭䲗 
最大體長 1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老鼠、狗圻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澎湖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Callionymus altivelis, Foetorepus altivelis, Foetorepus altivelus, Synchirops altivelis, Synchiropus altevel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6)  Schultz, L.P. 194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229 ASIZP0062382 ASIZP0065133 ASIZP0065952 ASIZP0065961 ASIZP0066455 ASIZP0072872 ASIZP0073692 ASIZP0700142 ASIZP0800681 ASIZP0800811 ASIZP0800812 ASIZP0801467 ASIZP0910681 ASIZP0910811 ASIZP0910812 ASIZP0911467 ASIZP0915981 NMMBP02504 NMMBP02505 NMMBP02604 NMMBP02607 NMMBP02839 NMMBP03077 NMNSF00403 NTMP0192 NTUM06760  
典藏基因2010-07-05,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Dragon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縱扁。鰓孔稍側位。枕骨區具二個窄三角形的骨質稜脊。前鰓蓋骨強棘末端平直,背緣具一彎曲棘突,腹緣及基部平滑無棘。側線單一,從眼到尾鰭基部,其上或有短分支,一橫向側線在枕骨區相連體側二側線。第一背鰭低,不比第二背鰭長,在背鰭棘中第I棘較長,且雌魚長於雄魚;雄魚的第二背鰭鰭緣稍凹,第一軟條稍延長,而雌魚鰭緣平直或稍凹,背鰭軟條均分叉;臀鰭除最後一軟條在基部分叉外,其餘全不分叉;尾鰭圓形,但雄魚稍尖。新鮮標本體兵土紅色,體側及背部具不規則深棕色斑,腹部色較淡;眼深藍或深灰;第一背鰭色較淡,通常在第III與第IV棘之間具棕斑,第I背棘上具深棕色點與白點交錯排列;第二背鰭色淡,每一鰭條上具三個深棕斑;臀鰭雄魚透明,而雌魚鰭膜具暗斑;尾鰭色淡,雌魚上半部鰭條末端具黑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較深的砂泥底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挂塞錫爾群島、印尼與澳洲西北部、日本南部到南中國海北部等。臺灣分布於西部、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