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tule mate  
發音 
Atule mate遊鰭葉鰺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3) 棲息深度 0 - 50公尺
中文名 遊鰭葉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鰺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4 Carang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遊鰭葉鰺 
最大體長 2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四破鰺仔、黃尾瓜仔、平瓜仔、甘仔魚(臺東)、大目孔(澎湖)、大目巴弄(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旁迪切里 
同種異名 Alepes mate, Atule mute, Carangus politus, Caranx affinis, Caranx hasseltii, Caranx mate, Caranx xanthurus, Decapterus lundini, Decapterus normani, Decapterus politus, Selar affinis, Selar hasseltii   
參考文獻 Lin & Shao(1999)  Cuvier, G. etc. 183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Lin, P. L. etc.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61994 ASIZP0075615 ASIZP0807561 ASIZP0900466 NTUM02279 NTUM07635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Scad; One finlet scad; Yellowtail scad; Yellowtailed scad; Finlet sca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稍側偏。吻尖,其長大於眼徑。脂性眼瞼非常發達,僅瞳孔中央露出一長細縫。齒細小,上下頜各有一列齒,唯大魚上頜前方有2-3列犬齒,後側則仍僅一列。體被圓鱗,胸部完全具鱗不裸露。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6-8鰭條下方。稜鱗強,幾乎存在於直走部的全部。第二背鰭前方鰭條不延長,臀鰭與其同形。無離鰭。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上半部具9-10條暗色橫帶。鰓蓋後緣上方具一顯著的黑斑。背鰭及尾鰭黃綠色;臀鰭淡黃色,餘則透明或淡色。

棲所生態

近沿海群游性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肉食性。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非洲東海岸、紅海、印度沿海、南中國海、印尼、澳洲西北海域、菲律賓、臺灣、日本南部、夏威夷群島及南太平洋斐濟群島等。臺灣目前發現於澎湖及東部水域,為罕見之種。 

漁業利用

漁法以使用底拖網、一支釣為主。魚體新鮮時可清蒸或紅燒食之,否則可油炸食之或加工鹽漬處理。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