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seudocaranx dentex  
發音 
Pseudocaranx dentex黃帶擬鰺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80 - 200公尺
中文名 黃帶擬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鰺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4 Carang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黃帶擬鰺 
最大體長 8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甘仔、瓜仔、縱帶鰺、石午(澎湖)、白魽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潟湖、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巴西 
同種異名 Carangus cheilio, Caranx adscensionis, Caranx analis, Caranx cestus, Caranx cheilio, Caranx delicatissimus, Caranx dentex, Caranx georgianus, Caranx luna, Caranx lutescens, Caranx natalensis, Caranx nobilis, Caranx platessa ...共28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Lin & Shao(199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Smith-Vaniz, W. F. etc. 1994 Carpenter, K. E. etc. 1999 Lin, P. L. etc.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6927 ASIZP0056929 ASIZP0058193 ASIZP0061884 ASIZP0900268 FRIP20147 NMMSTP01016  
英文俗名 Skippy; Skipjack trevally; Pig ulua; Silver bream; Silver trevally; Silver travally; Ranger; White kingfish; Toothed trevally; Thicklipped jack; Trevally; White trevally; Blue trevally; Cavalley; Crevalley; Jackfish; Jack; Guelly jack; Longsnout trevall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吻尖。大型成魚上頜突出於下頜。上頜末端不及眼之前緣。脂性眼瞼不發達。上下頜各有一列齒尖鈍圓之圓錐狀齒;鋤骨具三角形齒帶,但成魚會消失;腭骨和舌面各具一齒帶。胸部完全具鱗,或於腹面有一裸露的小區域。側線直走部之後部約2/3發展成稜鱗。無離鰭。尾柄上無稜脊亦無凹槽。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中部通常具一條黃色的縱帶。鰓蓋後緣上方具一黑斑。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中部通常具一條黃色的縱帶。鰓蓋後緣上方有一黑斑。背鰭與尾鰭暗黃色;其餘各鰭淡色。

棲所生態

成魚主要成群棲息於水深80-200公尺間之陡坡或大陸棚區;幼魚則發現於沿岸水域、內灣或河口區。有依獵物分布的水層而做垂直迴游的習性,主要以底棲之甲殼類、軟體動物或魚類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大西洋之溫暖水域。臺灣西部、南部及東部沿岸偶而可見。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拖網、流刺網、定置網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