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epola schlegelii  
發音 
Cepola schlegelii史氏赤刀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4 棲息深度 20 - 120公尺
中文名 史氏赤刀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赤刀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07 Cepol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頜斑赤刀魚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紅簾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上關 
同種異名 Cepola schlegel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Bleeker, P. 185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8628 ASIZP0058723 ASIZP0060134 ASIZP0060494 ASIZP0064222 ASIZP0064293 ASIZP0065954 ASIZP0065990 ASIZP0066063 ASIZP0700020 ASIZP0800613 ASIZP0800614 ASIZP0800615 ASIZP0901312 ASIZP0910613 ASIZP0910614 ASIZP0910615 FRIP00206 FRIP00913 FRIP01255 FRIP03118 NMMBP04713 NMMBP05622 NMMBP06208 NTMP0723 NTMP1181 NTOU-AE6196 NTOU-AE6200 NTOU-AE6201 NTOU-AE6285 NTOU-AE6286 NTUM03740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Band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甚延長而側扁,呈帶型,體長可達體高10倍以上。口裂寬大而傾斜,吻極短。頜齒具1列犬齒,尖端微向後彎;鋤骨及腭骨均無齒。前鰓蓋骨後緣無棘。前頜骨與上頜骨間具細長黑斑紋。鰓裂大,鰓膜彼此分離,且與峽部分離。肛門位於胸鰭下方。體被細小圓鱗。背鰭及臀鰭基底長,並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僅有鰭條,分節明顯,後端鰭條分枝;背鰭軟條數68-70;臀鰭軟條數60-64;尾鰭尖形。體一致為橘紅色,背部色深,腹部較淡;體側無任何斑紋;背鰭前部無黑斑點。

棲所生態

棲息於較深之砂底或泥底質水域的底棲性魚類。通常挖掘洞穴,藏身其中,並以頭上尾下的立姿於洞穴周緣捕食獲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日本及臺灣。臺灣主要分布於東部及東北部之海域為主。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數量不多,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