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haetodon adiergastos  
發音 
Chaetodon adiergastos烏頂蝴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eale, 1910 棲息深度 3 - 25公尺
中文名 烏頂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項斑蝴蝶魚 
最大體長 16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黑面蝶、虱鬢(澎湖)、加破婆(澎湖)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 
同種異名 Chaetodon fasci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Randall, J. E. etc. 198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9942 ASIZP0804090 ASIZP0914090 NTUM00334 NTUM00724 NTUM01433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Philippine butterflyfish; Panda butterflyfish; Bantayan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近圓形;頭部上方輪廓陡,略呈S形,突出的部位具一黑斑。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各有9-11列。體被大型鱗片,為斜上排列;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軟條25-26;臀鰭硬棘III,軟條20。體銀白,體側具13-14列沿鱗列之褐色或暗色斜走紋;橫斑狀之眼帶寬於眼徑;頭枕部具鞍狀黑斑;除胸鰭淡色,各鰭黃色;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具黑緣;尾鰭中央具窄於眼徑之橫條紋;幼魚在背鰭軟條部末端具一黑斑。

棲所生態

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但主要在軟珊瑚礁區,成對或小群游動。性害羞且多疑。主要以珊瑚虫及小型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琉球群島、臺灣、印尼及澳洲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其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