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Oreochromis niloticus
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羅口孵非鯽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尼羅口孵非鯽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麗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09 Cich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尼羅口孵非鯽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南洋鯽仔、尼羅吳郭魚 
世界分布 非洲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埃及 
同種異名 Chromis guentheri, Chromis nilotica, Chromis niloticus, Chromis tristrami, Oreochromis cancellatus cancellatus, Oreochromis cancellatus filoa, Oreochromis nilotica, Oreochromis nilotica filoa, Oreochromis nilotics, Oreochromis niloticus baringoensis, Oreochromis niloticus cancellatus, Oreochromis niloticus eduardianus, Oreochromis niloticus edwardianus ...共36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1361 ASIZP0068585 ASIZP0074970 ASIZP0074971 ASIZP0806517 ASIZP0806518 ASIZP0916517 ASIZP0916518 FRIP01112 FRIP01113 FRIP01143 NMMBP03923 NMMBP05893 NMMSTP00822 NTMP0808 NTMP1006 NTUM05264  
英文俗名 Nile tilapia; Nilotica; Cichlid; Edward tilapia; Mozambique tilapia; Mango fish 
瀕危狀態 N.A.IUCN 瀕危狀態:Not Applicable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隆起。頭中大。口中大,後端不及眼眶前緣。吻圓鈍,唇厚。上下頜各具3-4行細小而扁薄的葉狀齒;鋤骨和腭骨均無齒。下枝鰓耙20-26。體被大櫛鱗,頭部除吻部和頦部外均被鱗;側線平直,在背鰭第4-5軟條下方中斷,形成上下二側線。背鰭單一,無缺刻,硬棘XV-XVIII(通常為XVII),軟條數10-14;臀鰭硬棘III,軟條數10-11;胸鰭側位,鰭條頗長,末端達臀鰭起點上方;腹鰭胸位,末端達肛門;尾鰭截形。體色隨環境而異,一般為暗褐色,背部暗綠,腹部銀白;鰓蓋上緣具一藍灰色斑點;一般體側具8-12條暗色橫帶。背、臀及尾鰭具許多灰色小點,尾鰭具多條垂直橫紋;成熟雄魚在生殖期間,體側暗色橫帶消失,背和尾鰭具淡紅之鰭緣。

棲所生態

廣鹽性魚類,可存活於淡水及海水中,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能耐高鹽度、低溶氧及混濁水,但耐寒力差,適宜生存溫度在16-35℃,溫度低於10℃以下,或高於40℃以上皆不利生存;繁殖能力強,生長快速,對疾病的抵抗性高,故廣被養殖業者引進繁殖。雜食性,以浮游生物、藻類、水生植物碎屑等為食。 

地理分布

原產於非洲,現因人工養殖之故,已被引進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包括臺灣在內。本種魚易於與同屬它種魚雜交,故在野外較難發現純種魚。目前臺灣純種尼羅口孵非鯽主要存在於水產試驗所及其它少數水產研究機構或養殖場,而廣泛分布於各地低海拔之河川、池沼及溝渠等水域,實為無法區分之雜交種。 

漁業利用

以其易於雜交之特性而廣為世界各國引進養殖的一種魚類。肉質鮮美細嫩,骨刺少,經濟價值高。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