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Giuris margaritacea
Giuris margaritacea珍珠塘鱧
by: ©Murdy, Edward O.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珍珠塘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塘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7 Eleo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珍珠塘鱧 
最大體長 2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無孔塘鱧、甘仔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東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聖克魯斯群島 
同種異名 Eleotris aporocephalus, Eleotris aporos, Eleotris hoedtii, Eleotris laglaizei, Eleotris margaritacea, Eleotris ophicephalus, Eleotris planiceps, Eleotris tumifrons, Eleotris vanicolensis, Giuris margaritaceus, Giurus hoedti, Giurus margaritacea, Hypseleotris agilis ...共17筆..  
參考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周銘泰、高瑞卿。2011。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The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Fish of Taiwan)。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中市。381 pp. ;3. 伍漢霖、鐘俊生等編著。2008。中國動物誌-硬骨魚綱-鱸形目(五)-鰕虎魚亞目。科學出版社,北京。951 pp.   Cuvier, G. etc. 1837 Akihito, P. etc. 197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 2009 周銘泰, 高瑞卿 2011 伍漢霖, 邵廣昭, 賴春福, 莊棣華, 林沛立 2012 
典藏標本 ASIZP0056807 ASIZP0058464 ASIZP0072663 ASIZP0072703 ASIZP0072756 ASIZP0074428 ASIZP0074437 ASIZP0805346 ASIZP0805386 ASIZP0805438 ASIZP0915346 ASIZP0915386 ASIZP0915438  
英文俗名 Snakehead gudgeon; Snake-headed gudgeon; Aporos slee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1背鰭:Ⅵ;第2背鰭:Ⅰ/ 8。臀鰭:Ⅰ/ 9;胸鰭:15;腹鰭:Ⅰ/ 5;尾鰭:3+17+3。縱列鱗 30;橫列鱗 10;背鰭前鱗 14。總脊椎骨數 25。體長為體高的4.3倍;為頭長的3.4倍。頭長為吻長的3.9倍;為眼徑的6.3倍;眼間距的2.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5倍。體延長,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高。頭中大,前端圓鈍,平扁;頭後稍高,其頭寬大於頭高。頭部不具感覺管孔。臉頰圓突,有2條縱形感覺乳突線,每1條感覺乳突線由2~3列密集小乳突組成。吻短且圓鈍,平扁,吻長約為眼徑1.3倍。眼中大,居上位,稍突出。兩眼間隔寬平,約為眼徑的3.1倍。鼻孔每側兩個,分離:前鼻孔圓形,具有短管,接近上唇;後鼻孔小,無鼻管,在眼的前方。口大,前上位,口裂向後延伸至對應於眼睛前緣。上、下頜齒形狀細尖,多行;鋤骨無齒。唇厚。舌大,游離。鰓孔寬大,向前向下延伸至鰓蓋骨後緣稍後的下方。前鰓蓋骨後緣中部無彎曲向前下方的小棘。鰓蓋上方無感覺管孔。前鰓蓋骨後緣有2個感覺管孔。鰓被架6條。魚體身上有大型圓鱗;頭部、頸部也為大型圓鱗;胸鰭基部和腹部則為小型圓鱗;吻部和下顎面無鱗片。無側線。背鰭2個,相距較近:第1背鰭起於胸鰭基部後上方,第3、4棘最長,後端不會延伸到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長,平放時不延伸至尾鰭基部。臀鰭起點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寬圓、呈扇形,中側位。腹鰭大,長度與胸鰭長約相等,起於胸鰭基部的下方,內側鰭條長於外側的鰭條,左、右腹鰭靠近,但不相連、癒合,腹鰭末端遠離肛門。尾鰭長圓形。頭部及體側為淡灰色,腹側淺色;頭部在眼的後下方具有3條灰黑色的縱斜帶,向後伸至鰓蓋骨後緣;體側隱約具有6~7個成對或單獨排列的灰黑色雲紋狀大斑。各鰭淺褐色,具多行暗色點紋;胸鰭基部的中間具1條黑褐色短縱帶;尾鰭基部的中間具有1個黑斑;背鰭、臀鰭、尾鰭各鰭上有多條黑白相間的縱紋。無孔塘鱧Ophieleotris aporos (Bleeker, 1854) 為同種異名。(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淡水中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川純淡水域及沿海之溝渠。喜歡棲息於水草茂密的淺水域。幼魚活躍於水體的中上層,溯遊於潭頭水流略強的地方;成魚偏底棲,通常躲藏於石縫間,亦可生活於半淡鹹水域的河口區。屬與降河型迴游的魚種。游泳能力佳,警覺性很高。肉食性魚類,以小魚及小蝦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馬達加斯加到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北至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東部及南部等。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可供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