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waous ocellaris  
發音 
Awaous ocellaris眼斑厚唇鯊
by: 李柏鋒
命名者 (Broussonet, 1782)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眼斑厚唇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睛斑阿胡鰕虎魚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甘仔魚、狗甘仔 
世界分布 中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社會群島大溪地 
同種異名 Chonophorus ocellaris, Gobius awao, Gobius awaou, Gobius ocellaris, Gobius punctatus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67173 ASIZP0067201 ASIZP0069282 ASIZP0069283 ASIZP0069284 ASIZP0802170 ASIZP0802171 ASIZP0912170 ASIZP0912171 NMMBP02700 NTMP0698 NTOUP200910-104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Eyespott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分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背緣與腹緣呈淺弧形。尾柄高約體高的1/2倍。頭長為體長的1/3倍。眼居上側位,眼間距內凹,寬度小於眼徑。吻鈍,吻長約等於眼徑。口前位,上頜、下頜約等長,口裂延伸至眼前緣的下方。胸鰭圓扇形,胸鰭上部分有游離的鰭條。腹鰭呈吸盤狀。臀鰭與第2背鰭同形,臀鰭基底較第2背鰭基底長。尾鰭呈圓形。頭、體呈淺棕色,體側中部有7~8個灰黑色不規則斑塊,最後面的斑塊在尾鰭基部中央較大;體背側具許多深褐色的細斑;眼前下方至上頜有2條黑褐色斑紋,成魚較細,或不顯著;頰部另散布細點或短紋。第一背鰭有灰黑色斑塊,鰭棘後部上有1個黑色眼斑;第二背鰭及尾鰭各具黑褐色點狀斑紋。(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棲息於淡水河川中,上溯河川的能力頗強,經常能夠在河川中游處發現其蹤跡。其以水生昆蟲為食,也啃食藻類。數量豐富。因其體型較大,體色特殊,容易飼養,可當作觀賞魚進行養殖。 

地理分布

分布於亞洲:由印度到菲律賓,北至臺灣、日本。 大洋洲海域: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新加勒多尼亞與萬那度。臺灣分布於東南部及南部河口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