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cartelaos histophorus  
發音 
Scartelaos histophorus青彈塗魚
by: 黃世彬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青彈塗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青彈塗魚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花跳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印度孟買 
同種異名 Apocryptes macrophthalmus, Boleophthalmus aucupatorius, Boleophthalmus campylostomus, Boleophthalmus chinensis, Boleophthalmus histophorus, Boleophthalmus novaeguinea, Boleophthalmus novaeguineae, Boleophthalmus sinicus, Boleophthalmus viridis, Gobiosoma guttulatum, Gobiosoma punctularum, Gobius viridis, Scartelaos viridis ...共13筆..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760 ASIZP0056798 ASIZP0056799 ASIZP0056831 ASIZP0064392 ASIZP0067675 ASIZP0079251 ASIZP0080552 ASIZP0080553 ASIZP0807480 ASIZP0807481 ASIZP0917480 ASIZP0917481 FRIP00350 FRIP00989 NTOUP201005-234 NTUM06370 NTUM06371 NTUM06380 NTUM06381 NTUM06382 NTUM07498 NTUM07499  
典藏基因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2016-07-15,Yung-Chieh,CO1,100% 2016-07-15,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Walking goby; Bearded goby; Blue mud-hopp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V , 第二背鰭I , 25-27;臀鰭I, 24-25;胸鰭21。體側被有細小而退化的鱗片,以後方的鱗片略大。第一背鰭高,以第3棘最長。第二背鰭及臀鰭膜均與尾鰭相連接。尾鰭呈矛尾狀。體呈青灰色或青褐色,腹面灰色或淺藍灰色。背側有不規則的細點。第二背鰭與尾鰭上有深黑色的小點或點紋。胸鰭亦散佈有黑色的小點。臀鰭與腹鰭呈淺灰色。(2019/04/25)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河口、紅樹林、河口附近海濱的泥灘地,在退潮時,常呈小群的覓食與活動。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西部河川的河口區及紅樹林區,以西南部較為常見。 

漁業利用

屬於小型魚類,無漁業利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