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oris musume  
發音 
Coris musume黑帶盔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4) 棲息深度 5 - 20公尺
中文名 黑帶盔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帶盔魚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黑帶鸚鯛、柳冷仔、黑帶龍、狐鯛(臺東)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伊豆市 
同種異名 Coris picta, Julis musum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Parenti, P. and J.E. Randall, 2000. 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species of the labroid fish families Labridae and Scaridae.. Ichthyol. Bull. J.L.B. Smith Inst. Ichthyol. (68):1-97  Jordan, D. S. etc. 1904 Randall, J. E. etc. 197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Parenti, P. etc. 2000 
典藏標本 FRIP20011 FRIP20308 FRIP22165  
英文俗名 Blackstripe wrass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型,側扁;口端位;上下頜具一列尖狀齒;下頜往後側而漸小;體被小鱗,頭無鱗;鰓蓋骨無鱗;側線連續。D. IX, 12;A. III, 12;L.l.76-92;背鰭第I-II棘不延長。體色因魚齡或性別而多變化,體淡黃色,背部較深,腹側淡白;由吻端至尾鰭上葉有一暗褐色縱帶,帶之上緣平直,下緣有許多梳狀突起;背鰭基部黑色,末稍淡黃白色;臀鰭淡黄色;尾鰭末端黄色,上下葉緣淡色。以前所記載之斑盔魚(Coris picta)為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砂混合區,但數量並不多,深度約在5-20公尺左右。幼魚時期與有名的「魚醫生」--裂唇魚長得很像,習性也極為相似,一樣會去幫珊瑚礁區的大魚清潔魚體表面或口腔中的寄生蟲,以此特別的方式覓食,長大後,以吃食貝類、小蝦蟹之類的底棲性動物為主。晚上它潛入砂中睡覺,白天是它的活動時間,並不躲在砂中,但若被敵人追趕,情急之下它也會鑽入砂中以躲避危險。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及日本。臺灣分布於臺灣臺灣、澎湖及蘭嶼及綠島等岩礁區。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但它常會鑽入砂中,不易讓人們看見。也有漁民將它作為食用魚,據說以紅燒方式烹調滋味不惡。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