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Iniistius melanopus  
發音 
Iniistius melanopus黑斑項鰭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7) 棲息深度 7 - 64公尺
中文名 黑斑項鰭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斑頸鰭魚 
最大體長 26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紅姑娘仔、紅新娘、豎停仔、胭脂冷、角龍、平倍良、黑斑楔鯛、黑斑離鰭鯛、黑斑虹彩鯛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澎湖、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Hemipteronotus melanopus, Novacula melanopus, Xyrichtys melanop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409 ASIZP0058297 NMMBP00983 NMMBP02219 NMMBP02220 NMMBP02290 NTOU-AE6067 NTUM06406 NTUM07146 NTUM07150 NTUM07601 USNM00200255  
英文俗名 Yellowpatch razo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自眼下方延伸至口緣後方。D. IX, 12;A. III, 12;P. 11-12;L.l. 20+5-6;G.R. 6-7+10-12;背鰭II、III棘間具膜相連;腹鰭第一軟條延長成絲狀,但末端僅雄魚達肛門前緣。體淡灰褐至淡褐色,眼下藍色橫紋明顯;背鰭第VI-VII棘下方體側或有黑斑(一般是沒有),雌魚在側線與背鰭軟條間之體背部具數個小黑點;體側另於胸鰭正下方具一大型白斑,白斑周圍具黄色斑駁;背鰭淡色而具黃褐色緣,且有些許的淡黄色至橙黄色斑點;臀鰭淡色,有些許的淡黄色斜斑紋,雄魚之末稍另具數個黑斑點;尾鰭亦有多條垂直淡黄色點帶。以前所記載之黑斑虹彩鯛(Xyrichtys melanop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周圍砂泥地。幼魚常在沿岸近礁處游動,而成魚則喜愛在較深水域。主要以底棲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以及海膽等為食。有時可見其跟在鬚鯛左右,伺機撿食被鬚鯛翻攪後露出於沙泥外的底棲無脊椎動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尼至日本海域等。臺灣東北部、南部、西南部及澎湖等海域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多彩多姿,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亦可食用,味道鮮美,適合煎食,海鮮店常可品嘗到。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